哀伤()()_哀伤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_哀伤()()哀伤恶毒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 (哀伤恶毒小说免费阅读)最新章节列表

哀伤()()_哀伤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_哀伤()()哀伤恶毒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 (哀伤恶毒小说免费阅读)最新章节列表

小说介绍

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:「请问,什么动物既没有祖先也没有后代?」答案:「人贩子。」许多年前,我就处理过一个涉及人贩子的案件,但比较特别的是,人贩子是案件中的被害者。…

免费试读

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:

「请问,什么动物既没有祖先也没有后代?」

答案:「人贩子。」

许多年前,我就处理过一个涉及人贩子的案件,但比较特别的是,人贩子是案件中的被害者。

而凶手非常狡猾,手段也相当残忍,也许在行凶角度,确实是报复得大快人心。

刚开始,只是一起医疗纠纷而已。

出警的甚至不是我们刑侦队,而是治安大队的民警同事。

患者名叫张德林,辖内某村人,无业,当年已经  50  岁,是因为食物中毒而进了医院。

原本以为只是食物中毒,但治了几天都没有好转,反而越来越严重。

无奈,医院只能给他做全身检查,但最后,却给出了一个吓死家属的结论:

患者不是普通的食物中毒,而是百草枯中毒。

家属炸了。

他们明确表示,自己家根本没有买过百草枯这种东西。

张德林本人也苦苦回忆,表示自己根本不可能喝到百草枯。

所以,不存在误食的可能性。

然后患者就跟医院的医生扯皮了起来,大骂他们是庸医,后面甚至质疑是医院投的毒,双方剑拔弩张,差点就打起来了。

医院领导一看不对劲,马上报警了。

接警的民警同事一开始还以为是普通医疗纠纷,想着调解一番就行了,谁知道越扯就发现问题越大。

于是他们专门给张德林做了笔录,然后又让他家人带着,回家去调查。

根据张德林中毒之前一整天的饮食记录,民警同事非常仔细地勘察后,锁定了一瓶白酒。

首先这是一瓶很贵的白酒,以张德林的家庭条件,应该不能买得起来日常饮用。

而且除了这瓶酒之外,张德林其他吃食过的东西,要么已经不可找回,要么就是与家人一同吃下的。

所以民警,把这瓶白酒拿去化验了。

三天后出结果,很明显有问题。

里面除了正常的白酒成分之外,还有一种名叫「甲基紫精」的化学物。

甲基紫精,又名百草枯二氯化物,分子式为  C12H14Cl2N2,易溶于水,可溶于酒精。

这是鼎鼎大名的除草剂「百草枯」的主要成分。

百草枯这种农药的除草效果非常好,但是却因为毒性对人体杀伤性太大,几乎无药可治,所以被禁了。

有句话是这种形容百草枯的:

「它会给你后悔的时间,但不会给你后悔的机会。」

只要小喝一口,就必死无疑。

但你又不会马上死,你会被垮掉的身体慢慢折磨致死。

最重要的是,基本上没法治。

民警同事判断这是一起投毒杀人案件,于是马上转给了我们刑侦队,我们也正式接手此案件。

首要追查的线索,就是那瓶白酒。

顺着白酒追查过去,我们才发现,原来凶手的目标不仅仅是张德林。

并且,这里面还藏着一个让人揪心的故事。

我们从张德林那里得知,这白酒是一位同村老朋友,林志坚送给他的。

林志坚也是这个村的村民,48  岁,老光棍,日常就是在村里务农。

毫无疑问,我们把他列为首要嫌疑人,立刻上门对他采取了措施。

但很可惜的是,他并不是犯人。

因为他家里,也有一瓶一模一样的白酒,只不过他并不贪杯,所以白酒还没有打开来喝。

这让他捡回一条命。

我们当然先问了与这瓶白酒有关的事,林志坚表示:

「这是一个老朋友托陈建忠给我俩送的。」

陈建忠,也是一个同村光棍老汉,55  岁,跟林志坚一样无亲无故。

在把白酒拿去化验的同时,我们即刻赶往陈建忠家,但却发现无人应门。

询问了邻居,邻居表示已经几天没有见到过他了。

我们意识到大事不好,决定破门而入。

果然,刚进大厅就闻到了一股恶臭。

陈建忠哪里都没去,只是静静躺在自己房间的床上,已经开始腐烂了。

现场臭气冲天,黑褐色的黏稠液体顺着床檐流在地上,他的身上也已经长出了蛆虫。

法医根据当时的气温初步推定,陈建忠至少已经死去三天了。

在其后厨中找到了吃剩的下酒菜,还有一瓶与其他两家一模一样的白酒,但该酒瓶已空。

按法医的说法是,一整瓶干下去,肯定醉了,而醉后毒性发作,他应该在酒后不到二十四小时内就彻底死亡了。

床铺上的皱褶可见,他在临死前挣扎过相当长一段时间,甚至床头靠板上还留下他用指甲硬生生抠出的划痕。

死得非常痛苦,很惨。

这也是凶手想要的吧?

三个被害者,只剩下林志坚一个人是毫发无伤的,我们也只能回过头来再从他身上进行调查,看能否找到线索。

之前林志坚说过,陈建忠拿白酒给他,并让他转交给张德林时,说过是「老朋友」给带的好酒。

那么,这个老朋友,就有很大嫌疑了。

我们把陈建忠的惨死,与张德林在医院求生不能的惨状告诉了林志坚,他吓得魂飞魄散。

一下就招供了。

那个老朋友是个女人,叫孔美莲,应该也五十多了,外地人。

是他们三个的,上家。

没错,林志坚彻底招供了,他们几十年前曾一起「干活」,即拐卖儿童。

这是一窝的人贩子。

具体分工为,林志坚三个大男人去那些村落里直接抢小孩,抢到手之后就交给孔美莲,由孔美莲把孩子贩卖到其他地方去。

钱自然也是孔美莲分给他们三人的,所以她是「上家」。

虽然他们在十年前就已经收手不干了,但突然发生这么可怕的谋杀事件,针对的也是他们三个人,林志坚一下就想到了这个共同的黑历史。

他说,既然酒是孔美莲送给他们的,说不定她是想杀了他们三个,灭口,掩盖她以前也做过人贩子的罪行。

但根据我们的判断,这个动机成立的可能性不大。

毕竟他们十年前就已经收手了,如果要灭口,那最佳时机应当是收手的当时,而不是十年后的现在。

不管怎样,只要找到孔美莲,事情就应该会水落石出了,动机也可以从她身上找出来。

不过,因为她是外地的,本地没有居所,所以找她一时间也不容易。

我跟同事赵俊还回去看望了住院中的张德林,毕竟是被害者,能从他口中多问出点什么也好,说不定会是线索。

但那时候已经太迟了,张德林病情加重,上了呼吸机,早已无法开口说话。

他应该是三个人中最惨的。

因为他喝得少,所以一下死不了,得慢慢死。

但既然是人贩子,无论多惨,都难以让人同情。

医生表示,他还是想活,求生意志很强,但身体情况却不乐观。

他的嘴巴已经溃烂,喉咙无法发声,体力严重不支,连站起来都困难,只能躺在床上。

他的身体内部已经出现肺纤维化现象,离开呼吸机的话,可能会像被活埋一般死去。

而且,医生也已经能预料到接下来张德林会经历什么了。

在接下来尚存人世的时间里,他会大小便失禁,全身皮肤发黑、滚烫,气若游丝。

但在这个过程中,他的脑子却依旧清晰,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身体正在崩溃。

尽管不能言语,但他可以流眼泪,或夹杂着悔恨,或是因为疼痛。

最后,伴随着肺纤维化的加重,他渐渐无法提取到足够的氧气,哪怕不断深呼吸,也会感到窒息。

他会像搁浅在岸边的鱼一样无助,最终呼吸衰竭而死去。

简直是一场酷刑。

而且,医生也束手无策,只能适当透析。

但没用,神仙也无法阻止张德林的生命逐渐消逝。

离开医院的时候,赵俊说:

「凶手可能不是孔美莲。」

可那时人都还没找到,我问他为啥会有这样的想法。

「因为这种死法,怎么看都像是复仇,目前也没查到孔美莲跟他们有什么仇。」赵俊解释道,「只有深仇大恨才会下此毒手,毕竟人贩子,连坟头都不配长草。」

不得不说,赵俊是有先见之明的。

因为接下来的侦查,牵扯出了更多奇怪的事情,甚至与多年前被他们一伙贩卖过的儿童有关。

果然,我们直到最后,都没有找到孔美莲。

因为她死了。

在我们寻找她的踪迹无果,不得已只能联络她户籍地的警方之后,才知道她早就死了。

那边的警察同事告诉我们,孔美莲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死了,是上吊自杀的。

这就很奇怪了。

因为据林志坚回忆,陈建忠说过,他刚拿到酒就送过来了,这也与法医尸检的死亡时间推断相符。

即,陈建忠是在死亡当天收到了孔美莲送来的白酒,也在当天就把白酒交给了林志坚,再让其转交给张德林的。

送完酒后,其中陈建忠把一整瓶酒都喝完了,躺在床上暴毙。

张德林则小酌两口,当天进了医院。

这说明了一件事。

陈建忠拿到的酒,虽然名义上是孔美莲送的,但其实他根本没有见到过孔美莲。

因为孔美莲早就死了。

我们猜测,是有一个中间人在送酒,而这个从中作梗的中间人很关键,很有可能就是凶手。

而由于案发是在村子里,根本没有监控设备,我们无法知道到底是谁把酒送给陈建忠的。

案件侦查陷入了停滞,我们唯一的线索,就只有林志坚了。

这个唯一没有被害的人贩子。

不过,林志坚因为太过害怕,所以一直没能提供有效信息,我跟赵俊不断复盘案件,做出了一些推断:

假设案件真是复仇的话,那么可以猜测,复仇者极有可能是当初被拐卖的孩子。

但孩子长大后回来复仇的概率不大,因为他们强抢的孩子年龄都很小,一般不会超过五岁。

那时候的孩子,能记住人贩子的可能性不大。

所以应该是另一种可能:

被拐卖孩子的亲属。

毕竟有太多太多,失去孩子后变得支离破碎的家庭了。

因为失去孩子的父母,他们会穷极一生,去寻找。

假设,他们知道当初拐走孩子的罪人是谁,而且这些人还好好活着,那么,怎么可能不进行报复?

于是,我们朝着这个方向,针对性地再跟林志坚好好谈了一次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7868862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(0)
上一篇 2023年4月2日 17:27
下一篇 2023年4月2日 17:29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