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娘,要背这么多东西吗?”上辈子上初中家里离学校只有七八里路,乡中学也没有住宿条件,每天来回跑四趟都不觉得累。
住校是高中了,吃饭就在食堂里。
没想到在这儿住校还那么麻烦。
冬梅娘给准备了铺盖床单被套换洗衣服鞋袜不说,还背了一袋米,家里装了水果罐头的五个玻璃瓶分别装了干豇豆、红豆腐、豆豉、麦酱和炒酸菜里还有一些油渣。
“住校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,吃的自然要带齐。”王冬梅一边给女儿收拾一边道:“这是我向你们小学的曾老师打听清楚了的。”
老师没说带那么多菜吧?
“酸菜里的油渣是冷的,你回头蒸饭的时候就放在米下面一起蒸了来吃,千万别偷懒吃了冷的拉肚子。”冬梅娘絮絮叨叨的说道:“一个人在外面读书,不要惹事生非也不要多管闲事,管好自己就行,冷了加衣服,热了要脱,多喝水,晚上不要踢被子……”
“娘,您说了这么多我记不住,要不您陪我吧,爹不让找事做,您就每天在家给我做饭陪我。”有妈的感觉真好,哪怕唠叨也是一种幸福。
“想得美噢你。”王冬梅气笑了,用手指点着她的额头:“好好读书,你爹带信回来说等她回来的时候给你买一个手表。”
手表啊,在现代用不上,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洋气得不得了。
“好吧。”李新月忍不住打趣道:“我知道了,娘不愿意跟着我去县城是要在家里等爹回来。”
“你爹一年也难得回来一趟,回家一趟总是耽搁不了两天就走了。”王冬梅老脸微红却感慨不已:“他太忙太累了,新月啊,你可一定要争气好好读书,你读书好了,你爹累也值得。”
“嗯,娘,我知道的。”读什么书啊简直是浪费时间,李新月在想自己要不要一鸣惊人直接来个初中毕业。
算了,有些事还是不要做得太妖孽了。
她还是稳打稳扎的当几年小孩。
再要飞也是十五六岁之后吧,或者十八,有了自己的身份证,又是独立成人了,那时候做出成绩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。
十八,十二,扳着手指算还有六年,不行,时间就是金钱,她不能浪费最好挣钱的光阴。
出去了再谋划一下看怎么干。
李总心里暗暗打着算盘,自己背着书包和换洗衣裳,冬梅娘用塑料口袋挑了两大包下了山。
走到李家门口的时候,冬梅娘还要进去打招呼。
李新月连做面子的心情都没有,径直去了隔壁和可亲可爱的家婆说再见。
“要照顾好自己啊,想家了就回来。”袁氏往她口袋里塞着什么,李新月掏出来一看,是两张大团结。
“家婆,您给我这么多钱干什么?”李新月感动极了,老太太手上可没什么钱,给孩子的零用钱两毛五毛已算大方的了,直接给大团结这可心疼她了。
“拿着,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,钱不要乱花,但要花钱的时候没有可是遭罪了。”袁氏道:“别告诉你娘。”
“家婆,我娘也会给我钱的,这钱您拿着用。”有一个包工头的老爹,李新月想冬梅娘肯定不会亏待自己的。
“拿着,家婆不缺钱,这钱啊,还是你爹过年给我的。”幸好卫东是个好的,要不然她就是拼着这脸皮不要也不让冬梅跟他过了:“你爹过年给了我两百呢。”
“一个女婿半个儿,爹给您的您就用啊,该吃吃该喝喝,别太节约了。”老人的钱都是用来宏观调控的,转手就补贴了儿和孙。
李新月不要,王老太执意要给。
好吧,收下了。
“娘送我去县城了,山上就只有她一个人住了,家婆您一定要上去多陪陪我娘。”李新月最后还提了一个要求。
“这孩子真是一个孝顺的。”袁氏眼睛都笑弯了:“真没亏得你娘疼一场心里记着你娘。放心吧,你娘也是我闺女,我也心疼她。”
这就对了!
老的有爱心小的有孝心,和和睦睦一家人。
都不知道李老太是怎么想的,总要没事找事。
抬眼一看,冬梅娘正挑了塑料袋从李家过来,眼眶还是红的,看见娘和女儿瞬间就换了一个笑脸。
这日子过得!
李新月替她感到糟心,要换作自己早和李家断了往来,去李家就是折腾自己的好心情。
好好的去给她说一声自己去县城上学的事,也不知道又出什么妖蛾子了。
“娘,我带冬梅去县城了,晚上您看是大嫂可是二嫂帮我去守一下屋,我明天就赶回来。”王冬梅道:“钥匙交给您。”
“好,去吧。”王老太道:“听说卫东在县城包了一个工,你去了县城不找他?”
“不了,也不知道在哪里,他又忙说不定还不在工地上呢,我去也会扑个空。”王冬梅道:“下个月您满七十的时候他是一定要回来的。”
点了点头,王老太没再说什么。
儿孙自有儿孙福,她希望卫东能知道冬梅的苦,却也不能说太多,毕竟隔壁的是他的亲娘,你能怎么着,不可能让他不认娘吧。
但愿小两口商商量量的再生个二胎,求送子观音娘娘保佑是个带把的。
她算是看出来了,没生儿子李家两老口就会作妖。
村里还有流言,说王家的媳妇儿都生的儿子,女儿就只能生女。
这都是什么话啊?
谁能看得见自己的后脑勺不成?
成心是想让冬梅的日子不好过,在李家抬不起头。
不用说,这些话八成又是李家那几母女说出来的。
看着女儿和外孙女的背影,王老太忍不住挑起衣角擦了擦眼泪。
回首看小山村的李总就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,心里突然有些酸楚。
这场景就像上辈子自己的每一次回家,奶奶和老爹就站在站口挥手。
长大了,离家就越来越远,留给亲人的就是一个模糊的背影!
王家村到镇上的路不通车,李总走了个腰酸背疼。
“村子到镇上有二十一里路。”王冬梅一边擦着汗一边道:“镇上坐车到县城要走大半天时间,听说车费是三块钱。”
那可真的远啊!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7868862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